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学论文

六年级科学“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添加日期:2017-07-23    点击率:1380    来源:沈国萍    录入人:海风



六年级科学
“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     沈国萍

论文摘要: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素质教育基本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的一种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为载体,在阐述他们现状与学习的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学导式”教学法的操作策略,尝试开展探究学习的“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开展目的   研究意义   初步策略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学导式”教学法研究的目的

《科学课程标准(3-6)》强调:“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即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以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21世纪新公民”。

首先,科学探究是我们科学课程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分析当前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现状,发现在课堂上思维敏捷、思路开阔的学生占据和主导着学习的进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也为他们而设。而后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小,小组合作参与不进去,自主探究更无从下手。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六年级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开始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多的学生倾向于旁观,倾向于当观众。分析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与传统教育所实施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密切相关。在这种长期形成、根深蒂固的理念支配下的教师,往往让全班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实验方法,经历同样的探究过程,得出相同的研究结论。教师往往站在“怎样教”的层面来牵着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很难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切合实际的“怎样学”,更是缺少面对探究学习中存在的差异而采取相应的“学导式”的教学策略。

其次,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也提出了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学习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此,教师应该在学生“怎样学”上下功夫,应该在教学预案中更多的设计“学导式”的教学策略。

再则,“学导式教学法” 1982年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刘学浩首先提出,它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并得到教师恰当地指导的一种教学法,现已成为国内很有影响的教学法理论之一。它是在素质教育基本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的一种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

基于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结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现状与学习的能力,开展了六年级科学“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建立更加适合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学导式”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学导式”教学法研究的意义

当前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知识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知识量不断增加,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人有了自学能力,才可以有效地、主动地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取自我发展的基础;人有了开放的思维空间,敢于发现、善于分析、勇于探索,才能提高“再创造”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现代素质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迫切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我们开展的小学科学“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现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其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实施科学“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是教育价值的体现。

现代教育价值论认为:教育的价值是多元一体的,教育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发展各个方面有多种价值.但各种价值最终体现在对人的培养上,因此必须从人的现代发展上认识教育的价值,而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学“学导式”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构建和修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学习过程和策略,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2、实施科学“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挖掘科学探究学习中学生自身价值实现。

当代中国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学导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地学习,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不再只是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得到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内涵。本教学法强调“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导”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角色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将教师的角色由“教学生学会的老师”转变为“教学生会学的导师”,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控制,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表现主体意识的过程。

“学导式”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努力达到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变“灌”为“导”,恰当引导、诱导,因材施导,因势利导;实施中学在导前,使学生充分利用已知因素和潜力去领会“学材”,去探索、尝试;教师的“导”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法要根据学法而定。

为此我们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逐渐形成适合六年级科学“学导式”教学法,并在实际的应用研究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发展全体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学导式”教学法研究的策略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套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教学中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探究学习的机会,挖掘教材中适合学生开展“学导式”教学研究的内容,精心在课堂的学与导上,下功夫,倡导多元的学法和教法。

“学导式”教学法没有特定的结构或一层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方法,用于帮助师生进行互动导与学。教师成功实施“学导式”教学法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会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科学探究作业。针对小学科学中进行“学导式”教学法的实际需要,我们可以从做好六年级科学“学导式”研究的教学内容设计,“学导式”教学法的有效启发指导策略和做好“学导式”教学法的评价激励策略三方面入手。

1、精心设计“学导式”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导式”教学法的特点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是“学导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纵观我们的教材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全部适合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开展探究活动的。所以研究内容的选取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利用大单元式的教材内容,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细化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学导式”的课时预案。

在设计中遵循让学生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学习,又可以自主创新的原则。“学导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探究活动。在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学导式”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是否能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是否能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学导式”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等。

2、有效进行“学导式教学法”的启发指导,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导式”教学法既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又鼓励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让学生尽早学会学习并从中获得乐趣,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科学教学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而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这种对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过程是结果的必然条件,只有好的过程才能具备创造好结果的奇迹。学导式”教学法实施过程是此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学导式”教学预案确定后,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学导式”教学法在科学课程学习中的意义、以及他们应完成的任务、可以采用的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应先期完成“学导式”教学预案的设计,一方面对学习指导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在预案中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导式”教学中来。

3、纳入学科教学计划中,做好实施“学导式”教学法的评价激励措施

在本应用研究中,我们把“学导式”教学法的评价纳入学科教学计划。结合每个单元的要求,形成具体的检查督促策略;在课堂活动中,结合小组学习与互动,形成小组互助策略;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结合交流,质疑,提升,形成竞争激励策略;

总之,六年级科学“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对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将在应用研究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北京成人教育》1988/1期,p25—26《学导式教学简介》

2、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网络版。

3、创新方式——学导式理论与实践http://blog.dbw.cn/?uid-217101-action-spacelist-type-blog-itemtypeid-7083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6
    今日访问:131人次
    待审信息:13
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嘉兴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   站长:喻伯军   副站长:张建芳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支持单位:《湖北教育·科学课》杂志社   联系电话:0571-56870075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