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学论文

让科学课走向孩子的生活

添加日期:2017-07-23    点击率:2864    来源:沈敏杰    录入人:海风

 让科学课走向孩子的生活

——科学课课堂延伸的实践研究

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  沈敏杰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课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贯彻课程标准“科学教育要走向生活、走向创新、走向综合”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反思,并结合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学习,阐述了如何实施科学课课堂延伸,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让科学进入孩子们的生活。

关键词: 课堂延伸  家庭活动  兴趣小组

 

新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重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这个课程标准还提出:科学教育要走向生活、走向创新、走向综合。在这样的现实要求下,科学课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和活动性,使教学不局限于校内、课堂和书本,而是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灵活地选取探索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机会。

 

一、 科学课课堂延伸的现状

 

在新课程实施几年来,科学教师在实践让孩子走出科学课堂,把科学融入生活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

1、随意缩减、处理教学内容。科学教学中涉及“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种植、饲养、、收集信息”等活动内容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无法完成或是无法充分展开面对这一难题,有些教师随意的处理,缩减教学内容,更多的教师则是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拼命赶40分钟,这样形成的教学状态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事实上,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或是建议积极开展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它们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新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流于形式的课外延伸。我们现在的课后探究存在着许多的随意性。如在上完《用水测量时间》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装置。会习惯性的加一句:大家课后继续去观察!在上完诸如《蜗牛》这样的观察小动物的教学内容后,也会这样习惯性的加一句类似的话语,譬如:这个问题,大家课后再去研究研究!等。这样的形式主义的课外延伸是毫无效果可言的。

3、应对各项比赛,组建少数优秀学生的课外兴趣小组。每个学期,校外都有各级种类的科学比赛,如:科技创新大赛、车模航模比赛、建筑模型比赛、万人挑战赛等。为了应对各项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会专门组建一支学校科技兴趣小组,而这支兴趣小组只是少数优秀学生舞台,大数多学生是不可触及的。

4、家长与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关注度不够。有位学者对一些三到六年级的家长作过便条式的问题调查。调查内容是:在各科都重要的前提下,您最希望您的孩子学好以下哪几门课(限选四门),学科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思品、劳动、电脑。调查结果显示选科学课的比例非常小!由此可见,《科学》这门学科没有得到大多数家长的理解与认同。

 

二、科学课课堂延伸的实践研究

 

有效的科学课课堂延伸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教育任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让科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我结合科学课的教学教育理论与自己在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在科学课教学中,对如何有效的进行科学课课堂延伸教学进行实践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与准备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顺利向课外延伸。

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作好精心的设计和准备,能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全面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科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兰本达教授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组织学生,提供情境。这正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做好每一堂课的准备工作,这里所说的精心准备并不是简单的帮助学生做好上课所取材料的准备,而是有可能的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在课前准备材料,有时还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其实学生已经在认识了解课堂知识,这样可以更好更有效的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从课前准备到正式上课的过程中都有效的参与科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在上《研究土壤》这一课,教师可以非常简单的在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土壤标本,而无需学生在课外进行采集,这样的准备在课堂上学生也能进行实验作操。但我在课前材料准备过程中,提前布置学生在自己家附近采集一份土壤标本,上课时带来,在采集土壤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看、刨、摸、捏的方法观察土壤,对土壤有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上课时让学生思考土壤是不是混合物?因为在课前的观察、采集活动中大部分学生找到了活的动植物,蚯蚓、小虫、小草、花木的根,动植物的残体,枯叶、蜗牛壳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想到土壤是混合物,就很自然的过渡到土壤的分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进行分离,分析了土壤的成分。最后教师提问:种花需要怎样的土壤?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土壤中?学生从课前材料的准备到课后联系土壤对种花、蚯蚓喜好等问题的思考实践,学生都是全面参与与投入,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组织引导家长参与科学活动,使家长成为课堂延伸活动的有利保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和家庭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那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隆巴那教授也认为学校应在家校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应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其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因为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教育,也正因为如此指导家长参与到小学科学教学延伸活动,就是新时期交给小学科学教师的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使命。

a、通过宣传,使家长了解科学教育的意义

要使家长能有效的参与学生科学教学延伸活动中,必需要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作为普通的科学教师,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与帮助下,通过家校联系本、家长会、家庭访问等各种途径与家长沟通信息,目的是要让家长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小学的科学启蒙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理解科学教学延伸活动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促使家长关注与参与科学教学延伸活动。2010学年,我任教吉水小学四年级科学课,通过尽一个月的教学工作,我了解到这一界的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不大。在其后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与家长分析了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现状,并介绍如何学好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让家长们了解到家长在学生更好学习科学课中的重要作用。家长会后,有不少家长通过电话等方式与我在孩子科学课学习方面进行交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看到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同时学生的科学课学习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b 通过各种活动引领家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点科学教师都知道。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但这一点未必每个家长都了解。

要让家长参与到小学科学教学延伸活动中来,还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科学的方法,只有家长也经历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才能在参与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在家长开放日或是学校开展的亲子活动中设计一些适合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共同制作并放飞孔明灯;遥控赛车比赛;橡皮筋动力模型的放飞等。2011年上半年,我们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组织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与家长一起搭建“七一会址”比赛活动,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孩子与家长都参与其中,共同亲身经历活动的乐趣。

3、组建好科技兴趣小组,让兴趣组带动更多学生,使科学课堂得到更好的延伸。

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不仅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等特点,而且还有很强的趣味性、实践性,结合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接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带动更多的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科学活动。

我们结合学校社团活动与市区各级科技竞赛活动出发,力求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与主动性,主要采取以下形式:1、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科技模型活动、动物饲养、观星等。2、走向广阔的田野,观察大自然,引导学生考察当地的水质环境状况、大气环境状况等,认识了解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及青蛙、蝌蚪、蚯蚓等各种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3、定期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每年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无车日”、“世界无烟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周宣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普知识演讲竞赛,创办科普板报,举办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及成果展览。5、组织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小爱迪生》、《科学大众》等科普书籍。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蕴藏着浓厚的趣味性,强烈地吸引着学生去参与,去探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4、重视活动评价,使科学课堂得到更好的延伸。

对于学生的评价,即是评价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任何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如果忽视了评价这一块,教学效果就很难保证。重视活动的评价,能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得到更好的延伸。

a、评价量规初始化。在学习活动前应交给学生明确的评价量规,一是学科本身内容的要求,二是团体合作或个人活动的效果,三是科学知识技能目标的掌握情况。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量化评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科学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b、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科学课堂延伸的学习活动成果评价应是多元化的,可采用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家长学生共同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参与评价,把评价变成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化作学习进行课外学习活动的动力,提高科学学习效果的过程。

c、评价时机要全程化。在评价的时间上不要只是在课堂延伸活动结束之时,而要结合课外学习活动的长时性特点,应选择学习过程中的适当时机。教师可以让学生做阶段性的小结来了解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对学生在活动中出发的问题与新的想法提供意见和建议,把握学习方向和进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在学生的科学活动中全程评价,能更好的了解与引导学生科学素养的正确形成,全面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6
    今日访问:3378人次
    待审信息:13
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嘉兴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   站长:喻伯军   副站长:张建芳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支持单位:《湖北教育·科学课》杂志社   联系电话:0571-56870075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