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设计 > 教科版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添加日期:2018-03-30    点击率:2838    来源:杭州萧山 高霞    录入人:金亚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泡腾片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本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建立“溶解”概念奠定基础。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考虑到教材里的红糖这一材料可能存在杂志,就将其替换为了泡腾片。
【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泡腾片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
    本课的探究活动对于一个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是一个包含两方面问题的对比观察活动:一个是对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另一个是对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因此本课中的学习单采用画图的形式进行记录,方便学生进行直观比较。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放入前后的两个观察活动分开进行;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对比观察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的现象。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学生: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2个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泡腾片、小石子、记录单等。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聚焦:食盐、泡腾片、小石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5分钟)

1.问题导入。
(1)数数这是咱们今天在这上的第几节课了?高老师觉得我们班小朋友表现特别棒,上课前决定先奖励你们一个小故事——《驮盐的驴子》(2分17秒)。
为什么驴子掉下水后,觉得背上的货物变轻了呢?它们去哪里了呢?
黑板贴课题:它们去哪里了
(3)河水能不能让所有掉下去的货物都变轻呢?今天驴子想请你来助手帮他判一判。
2.聚焦问题。
今天我们有3种货物要驮——食盐、泡腾片和小石子。(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变化吗?

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
 
 
驮盐的驴子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它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
观察、描述食盐、泡腾片和小石子放入前后的现象
(22分钟)

1.放入前,先观察。(8分钟)
(1)观察方法回顾
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货物,我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
眼睛看,鼻子闻,小手摸,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都不能用“尝”的方法。用眼睛看什么?(大小、形状、颜色)用鼻子闻什么?(气味)用手摸什么?(粗糙程度、颗粒大小)(课件出示眼睛、鼻子、手、嘴巴的图片)
(2)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个观察工具——放大镜。(视频导入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8秒)。
看明白了吗?真的会用了吗?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我们只有3种物品,但是有4个小朋友,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两个小朋友一起观察同一种物品,大家轮流着观察。
(3) 学生领取材料
3小盒物品、2个放大镜。(教师黑板上贴大白纸)
(4) 小组成员观察,交流汇报,老师在黑板
上的记录单上画。
食盐:一小颗一小颗的,白色的。
泡腾片:圆形的,橘黄色。摸着光滑。
小石子:硬的,有花纹,颗粒比较大,有大有小,有黑色有白色。
2.共探实验方案,边探边演示。(6分钟)
(1)师:想不想看看把它们放入水中后是怎么样的?老师给你们准备了3杯一样多的水。——出示3杯水,边讲边演示。
师:为什么要3杯水?
生:因为有3种货物,把它们放进不同的水杯里,进行观察。
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勺子,可以用它来取我们的货物。
师:放多少比较合适呢?
生:放一半,不要全部放完。
师:为什么?
生:可以更好地让我们观察到这个物体放到水里后有没有发生变化,形成对比。
师: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生:不能把水倒出来,不要晃动水杯。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棒,可以进行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
(2)PPT出示实验步骤,教师加以指导,规范学生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
      1、用小勺取物体
      2、用小棒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
4、注意每一步做好,咱们都要观察,观察什么?
观察、对比物质放入水后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杯底的情况。
我们有3种物品,一种做完整了再继续做下一种。
  5、想要让驴子心服口服,我们不仅要做实验,还要把观察结果(食盐、泡腾片、小石头的形态)及时记录下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单,你们把观察到的变化贴上去。(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6、完成后把记录单贴到黑板上,做得又快又好的小组老师要发表扬卡。
(2)学生小组实验、记录。(8分钟)
学生领取材料:3杯等量的水、搅拌棒、小勺、记录单。
(4)教师巡视和指导。

简单回顾复习前几节课中学到的观察方法。
 
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在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继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分组商量实验方法。但学生毕竟年龄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使学生会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质充分混合。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记录单上及时记录等。

三、研讨:食盐、泡腾片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观察到的现象(8分钟)
 

(1)把盐、泡腾片、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哪些没发生变化?
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到食盐发生什么变化了吗?
食盐:越变越小,最后看不见了。
装食盐的水发生变化了呢?
水没变色透明,但变咸了。
泡腾片:越变越小,最后看不见了,产生很多泡泡,水变成黄色,透明。
小石子:大小没变,沉到水底,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水没有变。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师粘贴图片。然后共同分析学生的贴图。
师:像食盐和泡腾片这样放到水里,颗粒一点点变小,最后变得看不见了,我们认为它们在水中溶解了,像小石子这样放到水里没有明显变化的,我们认为它没有溶解。
(板书贴溶解、不溶解)
所以驴子驮这三种货物过河的时候,如果掉下水背上的货物都会变轻吗?
生:不是,驮食盐和泡腾片会变轻,驮小石子不会变轻。
师:为什么?
生:因为食盐和泡腾片会溶解在水里,小石子不会。
(2)食盐、泡腾片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
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泡腾片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泡腾片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小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变得看不见了,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里。

 
 
 
教师引导学生将盐、泡腾片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明确“盐和泡腾片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
 
 
 
 
 
教师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继续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三、拓展活动(5分钟)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看来溶解在我们生活中作用也不小啊。
2.有时候溶解还会产生很神奇的现象,我们来看看彩虹摩天轮,——播放视频。

拓展延伸,巩固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

【板书设计】
1.6 ()(men)()()(li)(le)
(róng)(jiě)
()(róng)(jiě)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6
    今日访问:658人次
    待审信息:13
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嘉兴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   站长:喻伯军   副站长:张建芳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支持单位:《湖北教育·科学课》杂志社   联系电话:0571-56870075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