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中医药与健康 > 教案

教学设计:27-恼怒伤肝

添加日期:2018-04-23    点击率:1108    来源:     录入人:喻伯军

27 恼怒伤肝

杭州濮家小学 杨美霞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医药与健康》下册第七单元《情绪影响人体健康》中的第三课。怒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遍的情绪表现,适当发怒能使情绪得到发泄而避免疾病的产生,若怒的表达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便成为一种致病原因,可引发新的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复发、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本课通过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了解过度发怒的危害,学习排解怒气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转变为一个初识人生百味的青少年,所以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他们情绪的稳定性较差,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亦较弱。因此,本课通过讲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过度发怒的危害,并学会及时地、正确地排解怒气。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

1.了解过度发怒的危害

2.了解恼怒伤肝的原因。

(二)能力

学习排解怒气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三)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感受先贤的智慧,引发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兴趣,同时培养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四、重难点

1.重点:理解恼怒伤肝的原因。

2.难点:学习排解怒气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说:“气都气饱了”,这种现象是否真实存在?现代医学认为,愤怒的情绪会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如果过度生气或者持续生气,又会有什么其他危害呢?

(二)讲解恼怒伤肝

1.观看视频。

2.阅读教材上的文字。教师也可以讲解以下的故事:

第一气是赤壁之战后,面对仍然十分强大的魏国,吴国年轻气盛、聪明过人的谋士周瑜与蜀国约定,先由吴国攻打魏国的南郡,如果攻打不下,那么攻打南郡的主动权就转交给蜀国。在这次战斗中,周瑜攻坚失利,不仅颗粒无收,还受了箭伤。蜀国老谋深算的诸葛亮则将计就计,以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胜利果实,气得劳而无功的周瑜怒从心生。

第二气是周瑜设计假装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吴国成婚,想乘机扣留他以夺回荆州。结果诸葛亮使出计谋,不但让刘备带着孙权妹妹安全回到蜀国,而且让吴国军队中了埋伏。中计的周瑜怒火中烧,气得吐血。这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俗语的由来。

第三气是周瑜担心蜀国借荆州之地不断壮大势力而威胁到吴国,一定要蜀国归还原来属于吴国的荆州。蜀国答应在占领西川之后归还,但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心急的周瑜马上以出兵帮助收复西川为名,打算路过时乘机夺回荆州,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军队被围困。周瑜虽然怒不可遏,但又无可奈何,于是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三次激怒,导致旧伤复发,是周瑜最终遗憾地死在了战场上的主要因素。

3.提问:为什么大怒会引发疾病或死亡?

4. 简单介绍中医学是如何认识“肝”的,进而阐述恼怒伤肝的原因。

(三)学习排解怒气的小妙招

1.请学生谈一谈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排解怒气的。

2.介绍几种及时、正确地排解怒气的小妙招。(具体见PPT)

(四)小结整理

同学们,虽然适当发怒能疏导人体气血,发泄不良情绪,但是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就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伤害他人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习各种排解怒气的小方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也可以把这些小方法介绍给身边的人,让大家生活得更快乐、更健康。七、板书设计

恼怒伤肝

肝在志为怒 怒伤阴、伤气

八、参考资料

(一)三气周瑜动画视频

http://www.iqiyi.com/w_19rs1yhy9d.html

父亲开导生气的女儿小视频

http://www.iqiyi.com/w_19rvylzspt.html?fromvsogou=1

(二)中医学中的“肝”

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疏泄,即疏通、宣泄、畅达之义。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作用。气机的调畅与否,又影响着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脾胃的运化、情志的变化以及生殖功能等诸多方面,所以,肝主疏泄是保障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1)疏调气血:肝对全身气机的疏通、调畅,促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而人体气血相依,循环不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唐容川《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气血又为全身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旺盛和谐。

(2)调节情志:情志是指人体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其中也包括了以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和以应激激情为主的“惊、恐”,中医学中概称为七情。人的正常情志活动以气血的正常运行为基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灵枢·平人绝谷》云:“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进而发挥调节情志的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与情志变化之间,常呈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通过对气血运行的调畅,对情志的正常发生与保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许多情志的异常变化,常可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清 ·魏之绣《柳州医活》谓:“七情之病,必由肝起。”一般抑制性的情志变化如郁怒、忧思等会抑制肝的疏泄功能的发挥,导致肝气郁结;亢奋性的情志变化如暴怒则会引动肝气升发无制,导致肝气疏泄太过的病理变化。

(3)促进消化: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靠中焦脾胃的受纳、腐熟与运化功能来完成。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则主要取决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之间的协调平衡。《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而肝的疏泄功能,能促进脾气的健升,使水谷精微得以上归心肺;又能使胃气和降,推动初步消化之食物下达小肠。所以,肝主疏泄对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肝主疏泄促进消化的作用,还表现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方面。胆汁可协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而胆汁的生成来自肝脏,所谓“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东医宝鉴》),胆汁的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清·唐容川《医学见能》云:“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胆汁的分泌排泄,进而影响脾胃消化功能。

(4)通利水道:水液在体内的输布运行,是通过脾的运化、肺的宣发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而布达全身。肝的疏泄功能,既可调畅肺、脾、肾三脏气机,促进三脏调节水液的功能,又能通利三焦疏通水道,使水液通达全身,运行无阻。就气与水液的关系而言,气能行水,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

(5)调理生殖:足厥阴肝经绕阴器,经少腹联络冲任二脉,而冲任同起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与女性生殖密切相关;肝在体合筋,前阴为众多筋脉汇聚之处。《素问·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灵枢·经脉》曰:“足厥阴之别,……经胫上睾结于茎。”阴茎以筋为体,肝筋结于前阴。而冲任气机的通畅,阴茎的勃起与精窍的启闭正常,皆赖于肝的疏泄。因此,男女两性的生殖功能均与肝有密切的关系。当然,男女生殖机能的正常发挥,还有赖于肾的闭藏作用,是疏泄与闭藏两方面协调配合的结果。正如朱丹溪《格致余论》在总结肝肾两脏对人体性活动的调控作用时所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一定数量血液的作用。《素问·调经论》云:“肝藏血。”唐·王冰注《素问·五脏生成》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肝主藏血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养肝制阳:肝贮藏一定数量的血液,一方面可滋养肝脏本身,保持肝体柔和;另一方面,血属阴,可制约肝的阳气,使之勿升动太过。只有肝之藏血充沛,阴血不亏,方可使肝的升动之性既冲和条达,又不致于亢逆为害,从而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否则,肝的阴血不足,不能制约肝的阳气升动,则易导致肝用太过,出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甚则肝风内动等病理变化。

(2)调节血量:肝对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血量的机能发挥,是以肝贮藏血液为物质基础,以肝主疏泄为功能前提而完成的。其调节途径:一是人体活动时,通过肝的疏泄功能,借助肝升发之气的推动,将贮藏于肝的血液向机体外周输送,以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当人体活动量减少时,血液需求量也相应减少,则一部分血液又归藏于肝。二是调节冲任二脉之血量,控制女子月经来潮。三是肝藏之血,输送至肾并化为肾精。

(3)防止出血:气能摄血,依赖于气量的充沛和运行的正常。肝贮藏血液,防止出血效能的发挥,依赖于藏血与疏泄间的相互协调。只有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功能正常,使气血运行畅顺,血液才不至于溢出脉外。从此角度而言,也可以说肝有收摄血液的作用,故唐容川《血证论·吐血》谓:“肝为统血之脏。”肝不藏血可导致各种出血,主要见于肝之气阳升动太过,迫血妄行,而致吐血、衄血、咯血、脑出血或月经过多等出血现象。其次,肝之疏泄不及,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而血外溢,可致手掌或皮肤出现“蟹爪纹路”、“血丝缕”等出血之症。另外,由于“女子以肝为先天”,亦有偶因肝气虚,收摄无力,导致女性月经量多,淋漓不断等症。

(4)藏血舍魂:魂隶属于神,是指不自主的意识活动。魂和神的物质基础都与血有关,故《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肝的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魂有所舍,则夜寐安和。若肝的藏血不足或肝不藏血,则魂无所舍,可致多梦易惊、卧寐不安、梦语及梦游等异常表现,故《灵枢·本神》云:“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

肝的生理特性

1.肝气主升

肝在五行属木,方位为东,季节为春,居阳升之方,行春升之令,其气以升发为顺。肝气升发则生养之政可化,诸脏之气生生有由,化育既施则气血冲和,五脏安定,生机不息。故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谓:“肝之性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东垣曰:胆木春升,余气从之,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若肝气升发失度,或亢而太过,或郁遏不及,则必致气机紊乱而诸病由生。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云:“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其治疗则宜或升肝中之阳气鼓舞诸脏,或抑肝中无制之阳以潜镇气血。

2.肝喜条达恶抑郁

清·唐容川《血证论》云:“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自然界中凡木之属,其生长之势无不喜枝条舒展顺畅,即有压抑,亦不畏阻遏而伸其天性。肝属木,其性亦喜舒展顺达而行其疏泄功能,诸般抑郁皆可阻遏肝气使之不舒而失疏泄条达。清·罗美《内经博议》说:肝“其性疏达而不能屈抑。”由于肝之疏泄功能的发挥,或疏通气机以行津血,或疏泄中宫而助升降,无不由肝喜条达之本性。因此,若肝失条达,则疏泄无权必致津血停滞,中宫壅塞 ,百病由生。

3.肝体阴用阳

《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而用阳。”体,指肝脏之本体;用,言肝脏之功能活动。肝属五脏之一,《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且肝主藏血,血属阴,故言体阴。肝之功能主疏泄,以气为用,性喜条达而主升,内寄相火,故言用阳。体阴与用阳之间即相互为用,又相互影响,揭示了肝藏血与肝主疏泄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 。在生理状态下,肝藏血功能正常,则发挥血的濡养作用,肝得阴血濡养,肝体柔和,则肝气疏泄、升发而不刚暴太过;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血运通达,藏血功能才有保障。病理情况下,肝之病证常以阴血不足、气阳偏亢为主要表现,称为“肝体常不足,肝用常有余”。故治肝多滋阴养血以益肝体,泻肝、凉肝以抑肝阳,诚如林佩琴《类证治载》所言:治肝“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

另外,也有人将肝主动视为肝之生理特性,认为肝主筋,与肢体运动有关。肝的气血阴阳充足,则筋脉柔和,肢体运动灵活有力。否则,肝的气血阴阳不足,或筋失所养而松弛无力,则见疲乏无力,运动迟滞不灵活;或筋失柔养而拘挛,可见肢体震颤、抽搐、晃动等症 。

肝在志为怒

怒是常见的激情反应,是否定性的情绪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在志为怒 。”由于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条达而不堪委曲,若遇屈辱则肝必应之而生怒,故怒志属肝。在一般情况下,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有害,时或有疏展肝气,令其畅达之功。在病理情况下,怒的产生与肝的功能失调之间互为因果。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常致病人急躁易怒,如疏泄不及,肝气抑郁,多为郁怒恚恨,愤懣难伸;疏泄太过,肝气暴张,则见暴怒盛怒。另一方面,怒易伤肝,诚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说:“忿怒伤肝。”其病机变化一为情志抑郁不畅,甚或郁怒不解,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日久常致津停、血瘀,或者耗伤肝阴肝血;二为暴怒盛怒,可致肝气肝阳暴张,升动无制,气逆于上,血随气逆,发为出血或中风昏厥等病症。

中医药与健康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6
    今日访问:4648人次
    待审信息:13
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嘉兴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   站长:喻伯军   副站长:张建芳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支持单位:《湖北教育·科学课》杂志社   联系电话:0571-56870075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