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发展从经验出发,发展成为知识限制个人的体验,验证知识、探寻真理的过程离不开实验。不可否认,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也成为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
如何帮助学生调动原有的经验,从经验中发现问题,组织实验来进行验证,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经验不一定科学”的意识。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科学组的青年教师吴虹亚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教研课《热起来了》。

吴老师以“大家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办法可以增加热量,让自己热起来”的问题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孩子们利用自己平时的经验,想出了“食物储存的热量在体内转化成热量、身体储存的能量、直接从外部获取热量”等多种方式。但是也有孩子提出“衣服能增加热量”的方式,根据孩子们的经验,冬天冷了我们要多穿衣服,因此“衣服能增加热量”,但是也有部分孩子不同意这种想法。事实究竟如此呢?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吴老师开始引导学生思考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刚才想法的正确性。孩子们用文字,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在任务单上呈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每个组的讨论,一个个实验方案跃然纸上。经过老师的指导与修改,各个小组根据实验方案领取了实验器材,开始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实验操作、结果记录,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在展示环节中,各个小组的同学针对自己小组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衣服不能增加热量”。吴老师继续启发学生“那为什么我们冬天多穿衣服觉得暖和呢?”大家经过讨论得出“衣服不能增加热量,但是能隔断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有保温作用。”




最后,吴老师出示了大家喜欢看的《极限挑战》中的片段,进而提问:小猪罗志祥对于棉被裹冰棍能够使它融化得慢一些表示不解,他一直认为棉被裹着不是会更热吗,冰棍不是融化得更快吗?你能不能来解释下。通过该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立刻想到棉被不能增加热量,但是能隔绝与外界的热交换,使冰棍融化得慢一些。实践出真知,吴老师也希望大家回家可以去体验下。

教研课结束后,全体科学老师进行了针对本节课的讨论。首先,吴虹亚老师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在座的各位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课堂效率很高后面还有五分钟的时间做课堂作业本。老师能关注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引导解决。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老师上课的语速较快,可以适当放慢。科学相关术语不够科学,汇报分析的时候,可以自己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去找优缺点。最后,科学教研组长徐金平老师提出我们教研课就要上常态课、接地气的课。将平时怎么上课统统呈现出来,大家一起来找茬。发现自己不会注意到的地方,然后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



从经验出发,用实验验证,吴老师让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爱上科学。将“自主、育人、启智”的理念贯穿于课堂之中,不断提高科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将课堂还给孩子们,这样在短暂的一节课时间孩子们也能遇见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
杭州市文渊小学
宣传报道组
王丹
供稿
徐金平
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