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李冰名师工作坊在勇进实验学校开展本学期最后一次教研活动——探索“小青蛙”。
来自爱田自然课堂的玫瑰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课——探索“小青蛙”。老师还特意带来了三种不同的蛙:有呆萌的角蛙,苗条的雨蛙和捕虫能手青蛙。
首先,玫瑰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青蛙和蟾蜍的区别,蛙类肩带骨愈合,擅长跳跃,蟾蜍肩带骨不愈合,通常跳不远,只能爬。如果我们在野外看到一只跳得很高,很难抓的,通常是蛙类,而只会小跳或者爬的,比较好抓的通常是蟾蜍。因为蟾蜍跳跃能力差,所以演化出了毒腺,但是不致命,假设在野外接触了蟾蜍后,不要触碰没有皮肤保护的地方,如眼睛、鼻腔、嘴等,记得及时洗手。


随后,玫瑰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不同蛙鸣叫的声音,讲述了蛙鸣叫的原因:有时是为了求偶,有时是“遇险鸣叫”,有时候是“攻击鸣叫”。而一般在春夏听到的叫声都是雄蛙的求偶叫声。
小青蛙们是怎么捕食的呢?一只青蛙一天能吃几十只昆虫,会飞的昆虫可不是那么好抓的。青蛙利用自己的舌头、极强的跳跃能力、前肢、以及眼睛来抓昆虫的。你知道吗?青蛙还有牙齿呢,但不咀嚼,直接咽食物,而且是靠眼睛往下压来咽食物的,好神奇啊!

玫瑰老师还邀请一位工作坊成员和她一起制作青蛙的小窝,制作小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我们需要用纯净水,需要在窝上面加盖子,还要尽可能提供活虫给它吃哦!

通过活动,老师们对青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我们今后在生物方面的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活动最后,李冰老师总结了本学期工作坊的工作,并为3位工作坊成员颁发奖状。此外,工作坊的成员们还共同梳理三到六年级的科学实验重点,探讨实验难点,为期末复习工作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