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学论文

科学课堂中的“三种”现象的思考

添加日期:2020-06-05    点击率:10438    来源:原创    录入人:a99792346

摘要: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已基本形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探究  评价 合作

    引言

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已基本形成。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科学课上似乎有一种模式化的倾向在蔓延,不少老师的“创新”与《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引起了思考。

1.对“导课”的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一般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探索新知作好铺垫,同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活跃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这种导入方式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中用的特别多。但我认为过多地使用这种方式导入,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1 科学课上教学的时间够用吗?

科学老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上课时间过得太快了,在公开课时,有的教师常常会超出40分钟,因此,我觉得平常的科学课堂的时间很宝贵,我们要尽量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让学生经历更丰富、更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如果过多地把时间用来让学生回忆、交流,那用在探索规律、研究问题的时间又怎么能得到保证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应有目的地加以选择,而不应是千篇一律。课堂提问要精练,一个问题要直达目的,切入重点。

1.2 这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帮助吗?

科学课应围绕以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上,引子终就是个引子,不能主次不分,就好比我们要带学生去森林里打猎,把学生已带到森林边上去,而不让学生进去,让学生来猜今天我们来干什么。

1.3 学生的主体性真的得到体现了吗?

学生是提出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但他们真的能去研究吗?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他们自由选择的限度很小,最后还是由教师说了算,长此下去,对学生的探究热情难道不是一种打击吗?长久的下去,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有种依赖,形成一种你问我答的模式,甚至会演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从而学生也会忘记了自主思考,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不到体现。

2.对“评价”的思考

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这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这是提高评价效度的重要保证

2.1关于评价的时机:

经过新课程的培训,科学教师都知道:不能只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评价,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但课堂上教师大多是在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时,再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评价,显然,这种评价更多的是侧重于结论。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多的应该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进行的随机评价,如学生在进行操作、实验活动时,教师主动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同时给予评价,这时评价的针对性、指导性更强,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实效明显优于学生汇报后的评价。

2.2关于评价的方式:

一般常见的评价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评价的权利在教师,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我认为成功的评价,应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如课上学生能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教师应该在心里为学生暗暗叫好,学生的争论,就是智慧的碰撞、潜能的爆发,是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的过程,这是让学生去主动参与评价的表现。

曾经听过一位数学特级教师的讲座,他说:我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就是专让错的学生举手,问他错在什么地方,帮助他分析错的原因。我想,这是一个自我教育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的科学课上,也应该学习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一次失败算什么,关键是要能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从失败中学到知识。

3.对“合作”的思考

常见的“合作”形式是小组合作,即按位置分小组,组员相对固定,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优点是学生之间相互熟悉,学生操作起来是驾轻就熟,弊端是学生常常把一些课外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我在上课时,就经常有学生报告说,其他同学不让他动手,不让他参与等,因此对合作的效果产生影响。

最近在一节公开课上,看到一位借班上课的教师是这样做的,他让学生自由的组成4人小组。人员定好之后,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组内再选出“组长”、“材料员”、“实验员”、“记录员”等。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每个角色又都有各自的任务。“组长”的作用就如同平时的小组长一样,去协调组内成员的活动,还要代表整个小组成员,向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材料员”是代表小组领取和整理实验材料;“实验员”负责本组的实验工作; “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的记录工作。课上,各小组的成员配合默契,回答问题时妙语连姝,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鼓起掌来。

为什么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教师把合作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由的发挥。《课标》中指出:我们要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试想,如果我们也能学学这位老师,多给孩子一点选择的自由,发挥他们的特长,课堂上也会收获同样的惊喜。

总结

理想的科学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科学课没有绝对的“模式”可套用,教师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去精心设计。这需要我们科学教师不断反思、总结,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5
    今日访问:209人次
    待审信息:13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