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海珠玉

从教研课中看教学新范式

添加日期:2014-03-26    点击率:42434    来源:杨君    录入人:海风

325日,萧山区小学科学“骨干、新蕊”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在万向小学举行,我听了三节精彩的教研课,细细回味,对教学新范式有了些许新的思考。

郑益平老师的《月相变化》,课一开始展示了学生课前所做的预学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预学单在其他学科可能已经比较普遍了,但在小学科学课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听课老师都很期待“先学后教“模式在本学科中应用的效果究竟如何。从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预学单确确实实帮助学生掌握了观察月相的方法和基本要素,模拟实验在这个基础之上也得以顺利展开。但是,我个人的理解是,预学单不仅仅要在课前发挥作用,在课堂上也应该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比如,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前半个月的月相,推测后半个月的月相变化,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课堂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围绕先学内容展开,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设计方法模拟验证,最终整理出需要的结论。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进行补充或者优化实验的方法,尽量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以及主动参与的权利。我特别欣赏郑老师教学中的一个细节,她让学生把月相剪下来,而不是画下来,并且每个圆面都有规则均匀的弧线画在那里,使学生剪起来很方便,以剪代画是“学为中心”的一种体现。

钟琦刚老师的《水珠从哪里来》,就像杨老师说的那样,在向章鼎儿老师所提倡的真正的实验探究课迈步前进,但想放手却又不敢太放开的感觉。我觉得这和我现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很相近。有时候想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尝试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解决,但实施过程中却又不放心,要么对实验方法过多强调,要么教师自己定下了实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创造的权利。比如,在这节课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种出现水珠的原因,老师也在黑板上写出来了,但接下来就是教师给出几种材料,让学生选择并设计实验方案了。我觉得老师可以整理一下,形成两种可能,即杯中的水出来变成水珠或者杯外的空气形成水珠,然后让学生站定立场,去思考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看看学生的思维能够想到达哪个程度,教师则适时的提供材料进行引导。我想,如果给孩子们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可能会提出比老师预设的方案要多得多,也要精彩的多。

教学新范式所倡导的“先学后教”、“学为中心”,说说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章老提出的三个标准——学习主体、活动空间、交流研讨,给我们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和指标,我想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6
    今日访问:2175人次
    待审信息:13
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嘉兴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   站长:喻伯军   副站长:张建芳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支持单位:《湖北教育·科学课》杂志社   联系电话:0571-56870075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